這次的影像所反映出的垃圾中,最多的是塑膠袋和寶特瓶等等塑料類共637件,其次是空罐等金屬306件,另外還有像是輪胎和衣服等垃圾也在影像中被發現。至於有關海底垃圾的實際情況,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進行過詳細的調查,要清除也是非常困難,對生態系的影響一直是擔憂的問題。
來源:http://www.peoplenews.tw/news/35740c5f-7c68-4d30-9032-7eb99f7788cd
*珊瑚礁的危機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的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其北部和中部地區有超過1/3的珊瑚,因為大規模白化現象而死亡或瀕臨死亡,為大堡礁18年來第3次,也是最嚴重的1次大規模白化現象。而澳洲南部地區則因為先前熱帶氣旋來襲,海水溫度下降,因此95%的珊瑚得以幸運存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珊瑚礁觀測專員埃金(Mark Eakin)表示,過去2年來由於全球暖化和聖嬰現象加劇,全世界大規模的珊瑚白化頻傳。大堡礁這次傳出來的災情只是反映了全球氣候變遷下珊瑚生存危機的一環。據悉,某些太平洋小島附近的珊瑚的死亡率甚至高達80%。全球暖化、聖嬰現象的威脅之外,還有附近煤礦區的開發案等,都讓大堡礁面臨非常大的生態危機。2015年,聯合國表達了對大堡礁珊瑚生態的憂心,並呼籲澳洲政府加強保育工作,不過仍然沒有將其列入聯合國「瀕危世界遺產」,大堡礁珊瑚大規模白化的消息在5月30日傳出後,澳洲政界人物也紛紛跳出來表示將加強生態的維護。在野黨工黨(Labor Party)表示將投入5億美元加強珊瑚生態之保育與研究。
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news/生態浩劫-澳洲大堡礁1-3珊瑚白化瀕死-074400322.html
*已經白化三分之二了!1060313
澳洲研究委員會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的科學家上周完成空中調查,結果發現近1500公里範圍內的珊瑚礁白化,只有大堡礁南段相對完好。珊瑚白化是死亡的前兆,如果海洋環境變好,珊瑚可恢復生機,如果環境持續惡化,白化的珊瑚就會死亡。有紀錄以來,大堡礁發生過4次大規模白化,包括去年與今年在內,去年的白化現象是史上最嚴重的一次,集中在大堡礁北段,今年的大規模白化集中在中段,嚴重程度僅次於去年。科學家表示,除了海水溫度上升之外,珊瑚的天敵棘冠海星與糟糕的水質都讓今年的白化現象加劇。
來源:http://www.storm.mg/article/247772?utm_source=Line%E6%96%B0%E8%81%9E&utm_medium=%E6%96%B0%E8%81%9E%E9%BB%9E%E6%93%8A&utm_campaign=Line_today
* 珊瑚礁沒了,魚還有嗎?
典型的珊瑚礁位於水深200至1000米之間,至今爲止被發現的最深的深水珊瑚礁達3000米。40米以上還沒有發現有屬於這些屬的珊瑚生存。深水珊瑚礁尤其受到現代化的捕魚技術的威脅。深水拖網可以在幾分鍾内破壞整個在數千年里緩慢成長起來的珊瑚礁。
*海洋沒魚,我們還有甚麼?
地球79%是海洋,是世界最大的生態體系,但海中只有20%的溫暖海域適合珊瑚生長,80%以上的魚類依附珊瑚生存,如果氣溫持續升高,珊瑚濫採、白化死亡消失、生態也一併滅絕,海中沒有任何生命,我們到底還剩下甚麼?
腹背受敵的海洋不只這個威脅,科學家也指出垃圾、污染及過度捕撈……這些狀況若沒有改善,50年內海洋將只剩垃圾,沒有珊瑚、沒有魚。我們的下一代只能透過網路、電視、百科書想像曾經存在的海洋,要在博物館才能看到鯨魚、鯊魚、海龜的標本。
*1990年起海草每年減少7%。
康乃爾大學另一位學者拉姆(Joleah Lamb)到Spermonde群島深入調查,發現海草減少有害細菌的神奇能力。拉姆的研究團隊發現,有海草的地方,會導致人類和海洋生物生病的細菌病原體數量少50%。此外,研究團隊調查超過8000株海草原附近的造礁珊瑚發現,這些珊瑚生病的比例,比周圍沒有海草的珊瑚也少了50%。「這些結果顯示,海草生態系統對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至關重要。」拉姆這份論文發表於《科學》期刊。後續研究更揭露,數種感染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病原體在海草周圍也少50%。但是拉姆警告,海草數量正在急劇減少。「全球海草數量自1990年起每年減少7%。希望這個研究能告訴世人海草對人類和海洋健康的重要性。」拉姆說,「海草棲地等生態系統能改善人們和環境的健康。生物多樣性有益健康。」海草的抗菌效果已經幫人類省下數十億英鎊的健康成本。像紐約市已經決定買下一塊濕地來重建,而不是斥資64億英鎊蓋一座污水處理廠。
來源:http://e-info.org.tw/node/203052
*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最新報告,全球有9成以上的漁夫都面臨魚獲急速減少,2016年資料顯示,各類漁業資源有3成以上出現「過漁」(overfishing)現象,也就是人類捕撈的速度遠大於魚群繁衍的速度,很快就可能瀕危、甚至滅絕。另外58%的魚群被人類大量捕撈,繁衍速度只能剛好抵銷被捕撈的速度。
過去50年來,全球魚產消費總量高速增加,遠超過同等比例的人口增長率,《紐時》指出,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原因,就是挾著龐大消費市場崛起的中國遠洋漁業。數據指出,隨著龐大的新富階級崛起,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海產進口國,每年的海產消費量占全球1/3,而且還以每年6%的成長率高速增加。目前中國有1400萬人口直接從事漁業工作,另有3000萬人間接依賴水產經濟維生,1979年這個數字只有500萬。
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home/中國遠洋漁船濫捕-引發西非難民潮-全球漁業資源枯竭-危機牽-髮動全身-050400730.html
*太平洋偏遠環礁亨德森島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單,也是世上少數幾個生態系沒被人類打擾的環礁島 。亨德森島面積僅3,700公頃,卻展現可觀的生物多樣性,有10種當地才有的植物及四種陸居鳥類。亨德森島是皮特肯 (Pitcairn)群島四島之一,上頭無人居住,是地球最偏僻地區之一。但是海洋科學家發現,它居然是塑膠汙染最嚴重地點之一,小小陸塊上覆滿近18噸塑膠垃圾,足以證明海洋塑膠汙染已經到達荒誕、災難性的程度。
英國《衛報》報導,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及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的學者們估計,亨德森島上有近3,800萬件塑膠垃圾,合計重達17.6噸。這些垃圾中,約68%肉眼看不見,深藏在沉積物下方,每平方公尺有多達4,500件,堆疊深度10公分,而且每天有 13,000件新沖刷上岸。
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及南極研究所專家拉弗斯(Jennifer Lavers)表示,亨德森島的汙染之重,超乎她想像;她曾造訪世上某些最偏遠島嶼,無論何時,不管海洋哪個區域,島嶼的沙灘總是散布著人造垃圾。
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home/寄居蟹以瓶蓋為家-全球塑膠垃圾密度最高在這裡-093300142.html
*據統計,台灣每年用掉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是歐洲國家的四倍;寶特瓶年用量四十五億支、飲料杯十五億個與六萬噸免洗餐具,都是淨灘成果的常客,也是塑膠濃湯的主要來源。它們因成本低廉、廣泛使用與未妥善處理,容易被隨手丟棄在戶外,隨雨水順流入海。聯合國海洋科學專家小組前年畫出的塑膠微粒影響推估圖,台灣正處分布最密的「紅帶」海域,密度最高。科學家告訴她們,海域日照強烈,讓塑膠製品崩解、細碎,堆積在海面以下十公尺處,估計是海中浮游生物的六倍,至少上千萬噸,就像天然熬製的超大鍋塑膠濃湯。除了擔心吃進塑毒的健康風險,海洋塑膠垃圾也嚴重危害生態。科學家預估,近半數種類的海鳥、所有海龜和廿三種海洋哺乳類動物,都受海洋塑膠垃圾之苦,經由攝食、纏繞死亡的數量超過百萬。只要上YouTube打「信天翁」和「塑膠」關鍵字,就能看到攝影家記錄的信天翁骸骨堆,充斥打火機、鈕扣、礦泉水瓶蓋等垃圾,許多死亡的海龜、海豚也都誤食這些無法消化的東西。荒野保護協會前年進行「微塑膠密度調查」,四筆數據得出台灣海灘每平方公尺約有二千個塑膠碎片的結論。
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home/那-碗令人的驚駭塑膠濃湯-海洋正熬給我們喝-040100245.html
#桃園市環保局今(9月16日)日於大園區竹圍漁港的沙灘舉辦第二場「牽手淨灘,海好有你」活動,共清理19項海洋廢棄物,廢棄物總重量1582公斤,這將近1.6噸的垃圾中,前3名為寶特瓶、吸管、免洗餐具,可知人類棄置於海洋的垃圾中,塑膠的比例極高,而這些海洋廢棄物已造成海洋生態問題。根據目前的紀錄,有超過260種的物種誤食海洋中的人造垃圾,或被垃圾纏勒,甚至死亡。
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news/垃圾比魚多-竹圍漁港淨灘清出1-6噸垃圾-061153601.html
#英國衛報報導,南極洲一個約四萬隻阿德利企鵝的族群遭遇大規模滅絕慘劇,今年該族群生的小企鵝幾乎全部活活餓死,僅剩兩隻幼雛存活。學者觀察五十多年都未出現過這種情形,這卻是短短四年內第二次發生,重創企鵝族群。法國科學研究中心荷培古特領導的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夏季海冰數量創新高和「前所未見的雨季」所造成。
海冰數量異常表示企鵝必須多游一百公里覓食,大雨不停讓羽毛防水功能較差的小企鵝全身溼答答,無法保暖。今年也是因為海冰數量異常多所致,整體而言,南極洲夏季海冰創下低,但是阿德利企鵝所處地區卻例外。荷培古特表示,梅爾茨冰川的冰舌在二○一○年斷裂,當時離海燕島二百五十公里外有一大片長八十公里寬四十公里的冰碎裂,融水大量入海結冰,嚴重影響該區的洋流和冰形成。
來源:
#根據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程一駿教授說法,所有海龜無論死活肚子內多多少少都有塑膠垃圾,塑膠垃圾多的會死亡,塑膠垃圾少的還能苟延殘喘。聯合國也統計,全球每年有800萬公噸的塑膠垃圾流進海洋中,有很多都被海洋生物給誤食了連帶也將塑化劑、雙芬A、多氯聯苯、環境賀爾蒙、戴奧辛通通吃進肚子裡,再透過食物鏈又回到人類自己身上。他強調,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人是局外人」,希望大家一起改變生活習慣。
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news/綠蠵龜屍體隨垃圾沖上岸-網友:看到這幕心碎了-043238512.html
#全球暖化和海漂垃圾,造成藻類生長緩慢、海苔供不應求,業者成本逐年墊高,十年來已增加一倍,只好搭配其他原物料研發多元口味,妥善控制海苔用量,解決供應量不足的問題。國內海苔食品業者多向韓國、大陸採購海苔初級加工品,聯華食品表示,依據近年對外採購原料經驗,兩地都因為海溫升高和沿海汙染,可做海苔的紫菜供應量逐漸減少;但成本連年上漲。
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home/海苔產品口味變多-竟是海漂垃圾逼的-164000628.html
#【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地球暖化成為大堡礁殺手,近2年來已造成半數珊瑚礁死亡!根據18日研究報告指出,熱浪及地球暖化導致世界七大美景的澳洲大堡礁生態系面臨死亡危機。珊瑚礁研究教授休斯表示,熱浪不只讓全球損失半數大堡礁美景,隨著珊瑚礁白化,大堡礁生態系的物種組合與前兩年也截然不同,「未來大堡礁生態系將產生無法預測的物種組合!」《CNN》報導指出,大堡礁每年吸引200萬遊客造訪,創造64,000個就業機會,並為澳大利亞經濟帶來約64億美元收入。亞金表示,大堡礁的死亡不只影響到澳洲經濟來源,「全球有十億人依靠珊瑚礁作為食用蛋白質的主要源頭,珊瑚礁的經濟價值高達數百億美元,對於環境生態,則有保護鄰近海岸線及穩定基礎設施的作用。」研究數據提到,除非人類能控制人為因素,使暖化不再惡化,否則一旦氣候均溫上升2度,將為僅存的大堡礁群帶來更大浩劫。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news/氣候變遷引熱浪-摧毀半個大堡礁-094852627.html
#《澳洲ABC新聞》報導,澳洲吉普斯蘭科納灣由於海膽氾濫,情況已危害到海域藻類的棲息,大量海膽經過的地方都只剩光禿禿的白色礁岩,而當地政府已允許漁民捕撈、販賣海膽。自去年至今,當地漁民已敲碎了5.7萬隻海膽,但仍是無法阻止其快速繁殖,近期伯斯附近的一處海洋公園更是被紫海膽包圍。
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home/澳洲海膽氾濫-年敲碎6萬隻仍不夠-163011186.html
#日本與中國均對北極沒有主權。北極大陸與島嶼的主權分屬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與美國八個國家,八國為北極理事會成員。此外,六個北極原住民族在北極理事會中有永久參與的議席。中國以「近北極國家」之一為由參與北極事務,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強調中國於北極事務中「不越位、不缺位」。相對中國,日本對參與北極事務的角色定位則較為低調,但絕不模糊。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news/【yahoo論壇/洪明超】極地征途:中國和日本能否合-024229097.html
留言列表